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没有冬天不能逾越

我有责任,把我自己仅有一次的人生过好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品味课堂:如何在听、评课中促进专业成长》专题实录  

2011-07-03 09:43:12|  分类: 教学设计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(一)褚老师引入

褚老师:

各位老师,下午活动开始。

下午研讨的主题是“品味课堂,如何在听、评课中促进专业成长”。这一话题对老师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,每一位老师都在上课、听课、评课中成长,概莫例外。从我个人感受看,这种感觉尤其强烈。大家手中有一本小册子,其中有我的实录,这一块记载了我的事迹。二十多年来,那一次评课给我的影响。当了教研员之后,经常听、评课,深感听、评课对教师成长的作用。对每一位老师来说,老师的专业成长都是在课堂中成长的。尤其在今天新课程攻坚、细化的阶段,听、评课对老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。这就是我们把这个作为研讨主题的原因。

在这两天中,选择的课例是有考虑的:早上是作文专题,下午是古诗词专题,明天早上是《论语》专题,下午是《外国小说欣赏》专题,这四块内容很重要,或者说这些内容是较有挑战性的内容,需要我们在一起研讨。

今天下午与大家一起交流的是“品味课堂,如何在听、评课中促进专业成长”这一专题。另外,我们还邀请了两位专家:一位是镇海中学特级教师刘道剑老师,另一位是慈溪中学特级教师任富强老师。大家欢迎。

为什么把课例评析作为研讨的主题呢?我说四句。

第一句:粗浅认识,我们大学四年,没有课例评析这门课。至于课怎么上?上得怎么样?我们是没有学过的。——?(哪位专家,没听清)说过,专业培训的方式是案例学习。对我们来说,课例让我们观摩、探讨时最好的学习方式。我与大家一样,在上课方面都是零起点登上讲台的,我们在上课、听课、评课中才知道课是什么。平时,我们在补课,补专业上的空白,我们把它作为补课的内容。

第二句:作为老师,生活方式有哪些?除了吃饭、睡觉等外,我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是上课、听课、评课。如果这一部分做的好,即专业生活充实,有质量了。从另一个方面来讲,大家都认为我们的语文课专业性不强,教务处老师、校长都可以到我们语文课来听课,都可以说几句,因为语文课的专业含量不大。作为语文老师,我们要从专业的角度声明我们也有专业含量。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听、评课中提高专业水平。

第三句:从哪些方面衡量专业水平呢?大家可能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:①课上得好②学生考试成绩优秀③老师文章写得好。但是我想补充,老师对课的感觉好,他能说出语文课背后的东西,我认为听、评课的水平同样是重要的,同样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志。在这里,有一点要讲的是:我们拥有的资源和高校老师拥有的资源有什么区别?高校老师有文献资料,有深厚的理论基础。我们有自己上的课,还有平时听的课,这些都是很好的资源。高校老师,经过整理,就成就了一篇文章;而我们可以把上课,听课的内容进行研究,我们这样一轮下来,每一节课都是重要的研究资源,在研究中我们进步了。

第四句:抛开前三句不说,我们都是要评职称的。二级升为一级,一级升为高级,高级以后评骨干,都得上课、说课、评课,而且上课、评课有愈来愈热的倾向。所以,有一节课放在面前,如何评课时衡量老师水平的重要指标。

 下面我们来看温州瑞安中学黄华伟老师的《声声慢》这一节课。我们不要把它当成什么好课,我们把它当成常态课,假如让我来评它,我会怎么评它?大家想想看。

(二)案例展示(略)

(三)课例评析

褚老师:接下去我们进行评课,我们听课,假如让你讲,你会讲些什么?大家想一想。下面请两位老师做个榜样。选这两位老师,也是有所考虑的:任老师,他很忙,但是他多次参加宁波市及更高级别的评析活动;刘道剑老师,已退休,但是他的教龄长达40年,让

他给我们在座的年轻老师讲讲,是很有帮助的。

课已经呈现,黄老师年轻率气,学生单纯可爱,学生的字写得不怎么样,《声声慢》是经典的古诗文,应该怎么上,上得怎么样?先请刘老师作点评,大家欢迎!

1、  刘老师点评

黄老师的课我看了三遍,有几点感受:第一,诵读强化了对诗歌的理解,强化了学生和诗歌的交流;第二,黄老师剖析四个画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心境,同时也调动了很多手法来理解诗歌的情感;第三,品析情感下足了功夫,如四个画面,通过学生讲述和描写画面相结合的方式,深化学生的感受。我们知道听的感受往往是模糊的,而写可以让模糊的感受更清晰,更透彻;点面结合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,一个学生是个点,整个班级就是一个面,学生相互交流之后,全班同学对词的理解就更加透彻了。在教学中,不但要让学生听、写,不但要让他们读,还要对文本细细品味,以加深对词的理解。在本次课中,黄老师紧紧抓住“次第”,这相当于“帷幕”,黄老师把帷幕打开,让学生进去,然后围绕着“次第”,一项又一项,井井有序,这种手法值得借鉴。

关于探讨“愁情”,我还有点个人的感受:

词中的画面,可以分成两个方面:一是外在环境,一是内心世界。词中的风雨、梧桐、淡酒等都是外在环境,这是内在愁情的外化。同样,黄花是自喻,自己凋零,男人读词,怜香惜玉,这也不是男人的专利。满目凋零,就是风霜煎熬,也是外在环境,表现自己受到的伤害。关于梧桐更兼细雨的描写也是如此。我在生活中也感受到这种细节,也感受到这种相似的情景。我曾经住在乡下,细雨打在梧桐上,从上往下掉,“滴答、滴答”下面的人听到这种声音,内心的感受怎样呢?所有这些学生是感受不到的,要通过阅读。

高考是飘的,不实在的。想说明有些东西要让学生去想像。用黄老师的内容去拓展一下:

(是黄老师课件上的四个画面的语言,好像是“我   我   我”几个句子)

这整体的回顾很好,让学生有一个全面、联系的理解,但四句话好则好矣,但作为诗句的理解,破坏了诗歌意境的理解。另外关于老师的评价,形象层面的。我认为这三个点不能分割,讲的时候可以分割,但是总结的时候不要过于分裂。诗歌不是散文,诗歌是含蓄的,朦胧美,越是品味越有味道。

2、  任老师点评

上世纪80年代,我看到上海教育出版社《初中语文教师授课录》,这本书成为了我的圣经。在这里我认识了于漪(有几个没记下来)等老师。我觉得这些实录为我打开了成功的大门。《高中语文教师授课录》也对我的影响很大,像我们这些人就是看了这些实录走过来的。“勤奋”“用功”成就了今天。每一个成功的背后不止一个贵人。在座的各位都是幸运的。各位都值得我学习,我今天是来学习的,下面跟大家交流一下看了案例之后的感受:

课好不好的最低标准:准确、集中、充实。

关于“准”,首先是教学内容定位准确。许多课上得热闹,上得不是语文课。数理化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,但是语文会出现。但这不是现在独有的,从语文这门功课诞生之日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成了问题。回到本课,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准确的。为什么说它准确呢?原,因一是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说,本单元的主题是“词别是一家”,定位于“愁”是合理的;(这里可能有点遗漏)原因二是从教材的内容来看,“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”是本词的结尾,围绕着“愁”展开教学是合理的,而且四个画面都用各种方法来渲染“愁”,这很好;原因三,从学生的角度来看,学生能看出词里的“愁”,但看出有哪些愁是有难度的,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理解用哪些方法体现这些愁。所以黄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准确的。

其次,教学方式的选择也是准确。原因一是注重诵读。整个课堂,5次朗读,多次朗读读出了诗歌的感情和节奏。原因二,每次朗读都是有目的的,关于朗读如何有效,孙绍振有一篇发在《语文学习》上的文章。黄老师很注重范读的作用,在这方面,黄老师是非常有天赋的。关于配乐,黄老师选了《二泉映月》,《二泉映月》是双主题的,有两个音区:低音区,饱经风霜的啊炳在喃喃自语,这与本词的情调一致;高音区,激昂,愤慨,这是不适合引用的。我本人认为能不引就不引,如果有较大的作用就引用。原因三,还原文学场景,叫学生写出来,文学的体验非常好。李后主“林花谢了春红, 太匆匆,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……”。叫学生背是没什么作用的,应该让学生体验。花应是一大片目光所及的大片之花,多么美好的春天。而娇艳的花朵没了,怎样不让人伤感呢?

关于集中,以“品愁”为重点,抓住重点意象,接着赏析愁句,最后拓展。总体是好的。

关于充实,三个层面:第一,文字,包括写法;第二,文学层面,非文学层面就不能这样做;第三,文化层面。从这三个角度看,黄老师的课做得不错。以上是充分肯定的,但是还是有其它想法,就课论课,本课的深度、力度可能有所欠缺。具体如下:

第一点,  准确性有待努力

黄老师讲“愁”的复杂性和深度不够,国亡、婚姻失败等四个方面造成李清照的“愁”。她的“愁”和李煜的“愁”是不一样的,李煜是亡国之愁,是没有觉醒、没有反省的愁;李清照的愁不是女人之愁,她是清高的,有尊严,有个性的女性。旧时代朱淑真、魏夫人等感慨男人不爱女人,他们的愁是男人不爱女人之愁,但是李跟她们不一样的。李清照她有淡雅情趣,清高的生活意趣,她的诗歌是低沉悲戚的;她不是一个泪流满面,而是有抑制的,有独立的人格尊严的人。

从音韵角度来看,《声声慢》原来是平声韵,李清照用了入声韵,诗歌变得急促,凄厉起来。舌音和刺音交叉运用表达压抑、抑郁,有不平的意味,所以她的“愁”不是一般的“愁”,所以黄老师分析的深度不够。

第二点,  是否集中

刘老师说黄老师的四句话破坏了画面。如果真的是上公开课,会以为这四句话是卖弄聪明,这是把老师的解读传给学生。我们知道诗无达诂,词也是一样的。我会这么处理:我跟学生说,我有一种理解,大家看对不对,然后抛出第一句,接着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句法写几句。这样可以让学生表达感受,也可以看出课没有宿构的味道。

第三点,        充实度不够

A、     不够厚实,教学比较单薄。高中语文新课标里写道,语文是工具,文学不是工具,上文学课时,我们要理直气壮地上成文学课。这一次课的文学味不足。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”这14个字是一个整体。有一本《古典文学欣赏》里对这14个字的分析:(这里记得不详细)

B、     材料引用后一定要用足。黄老师引用材料对学生理解诗歌没有作用。“当行本色”说明李清照与李后主婉约词是词的正宗,“济南二安”,安什么呢?这些都是废料。

以上是一些很不成熟的观点,但很诚实。

褚老师:两位老师点评的风格绝然不同:刘老师纵向点评,是深入的,以点突破,很理性;任老师的点评很全面,很条理化,富有激情。就像两位的名字:年轻,年富力强,叫任富强;历经沧桑,收剑于一道叫刘道剑。

(四)对年轻老师的忠告

褚老师:从两位的点评中,悟出了点东西,就是如何评课。问两位老师两个小问题,先问刘老师,刘老师教龄40多年,这40多年都在教室里,回头想想,如何评课对年轻老师是非常重要的,或者请刘老师谈谈,年轻老师评课时应该注意哪些,请提几句忠告。

刘老师发言

1、      首先必须具备三种身份,第一是执教者,你把自己当成一个执教者,如果让你上这一节课,你的课堂与黄老师的课堂有什么不同点,有什么差距,有什么长处。第二是学生角色,黄老师上课采取的方法,你适应不适应;讲的时候,你有没有预习过;兴趣点,盲点在哪?第三是批评家,反思一下,哪些地方给予否定,哪些地方给予肯定?三种身份兼而有之,效果会更好。

2、  带着问题去听。问题有哪些?比如教材怎么处理?实施过程用哪些方法等?

3、  记过程。特别是课的亮点要记下来。

关于课好不好,我认为第一点,无为而为的课是好的。教材打开了,学生进去,提出问题,思考问题了,一步一步深入的时候,你就欲罢不能,你不能按照预定的教案去教,执教者要被课牵着走,这是失败的课吗?在评课的时候,人家可能会认为这课是不好的。当教材的内容没充分揭示时,这课是不能停止的。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好课。有些课看起来不完整,但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;但有些课很完整,非常丰富,但是蜻蜓点水。黄老师的导入和延伸是很好的,但是我心里不是这么认为的,这是花边,这冲击了本该加强的一块。所以好课是无为而为的。第二点,我喜欢听自己反对的声音。对一堂课,看法一致,没问题,算成功吗?这因教材,学生不同而不同,我希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。好的课是有分量的,有质疑之声的。第三点,评课不要秀课。课堂的内容如果跟教案的内容一模一样,那就是秀课。我认为课是真实的好。评课也不要秀课,很多专家(没记下来)。第四点,听专家的课,应该带着自己的思乡,不能迷信专家。两个例子,第一个例子,有一节作文课,上课的老师在投影仪上投放了一篇高考0分作文,以警示学生不要写这样的文章。评课的时候,黄孟柯老师认为文笔很好,该给52分;褚老师认为语言很好,但是高考是有指导性的,应该给26分;专家认为文章胡思乱想、胡说八道、胡言乱语,应该给0分。三个专家的分数是不一样的,我们认同哪一个人的看法呢?不好弄。我们要带着自己的思想去评课。第二个例子,王荣生教授关于怎样评课、听课,列了9条。魏书生的《统筹方法》,大家认为是很好的课,但如按照王荣生教授的理念去评它,基本上是否定的。

我认为公开评课,如果今天执教的黄老师在,他的优点我会讲很多,但是缺点会隐晦地提一下。我认为公开评课应以当众鼓励为主,私底下评课可能就有点不一样了。

褚老师:很多年没有听到这样坦诚、直率的声音了。思想的本质是自由的,对一节课应有自己的感受,而不能盲从。下面我们请任老师谈谈,如果依附于考评的任务,如评职称时,怎样让评课的分数高点。

任老师发言。

第一点,要考虑体裁,情感。文学作品上成文学作品,议论文要体现逻辑出逻辑,要理性一点;文学作品要以情感、情调为主。王实甫的《长亭送别》,如果上课笑语喧哗,也不能打很高的分数。同样,《半张纸》,应带点怜悯、同情,这不是说大家一定要泪流满面,上成一定的基调,不能越格。

第二点,要深刻,教材理解、处理要点到点子上。(两个例子记得不详细)

第三点,上课的语言要干净,有逻辑性。文学作品偶尔生动,不要拖泥带水,更不要讲出格的话。绍兴有位老师上公开课,后面有很多听课的老师,在开课之前,他说:今天对老师来说是一个考验,后面都是浙江省顶级的人物,但是同学强龙不怕地头蛇。这肯定是出格的话。

第四点,调动学生的思维,尊重学生的思考。

(五)褚老师点评

刘老师刚才给我们讲了如何听、评课,各讲了三点;任老师给我们讲了接受评委的评课讲了4点。两位结合在一起,对大多数老师是有用的。下面我再补充几句。

1、  听、评课分类

①考评式评课  这种评课很讲究规范。

②比较式评课  对几节课做总结性的评课,更多的是带着比较鉴别的目的。

③访谈式评课  比较随机、随意,围绕着主题发表看法,这在教研组里是较多的。

④主题式评课  一般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典型问题。

⑤点评式评课  像今天的两位老师就是采用这种方式,如何对课堂进行点评,两位老师做了示范:刘老师抓住一点而深入,任老师全面而系统。

⑥总结性评课  一连听十多堂课,对这十多堂课进行总结性评价。这种点评方式也是有技巧的。这是主题先行,就是把主要要讲的几个方面分门别类写下来,当然这些肯定是听课时感受到的。一般在听了三、四节课之后,你会发现这些课的问题,再进行分门别类。或许在后面的听课中你会听到解决前一个问题的处理方法,把这些方法记到问题的后面,这样就对这次活动做出了总评。

2、  听评课的共同要求

①评课的时候考虑到活动背景,主办人为什么举办这次活动。

②主题交代,问题解释。要弄清楚研讨问题的必要性在何处?

③回顾、呈现听课的记录、细节。听课、评课就是基于细节的推理。

④优劣评判,观点呈现。

⑤论据揭示,标准陈述。对于评析的公信力和学术性是相当重要的,不能基于经验性的评述。

⑥以点带面,连类而及。借用这堂课解决这类体裁教学的问题。比如下午的课,可以扩大到古诗词的教学应该怎么办。

⑦改进建议,另立设想。假如这一堂课让我来上,我会怎么上?会有怎样的教学思路?这就是改进建议。

⑧反思跟进,后续交代。

    无论哪一种类型,关注到八种要素的听、评课是有效的,我们的专业水平是会不断地提高的。

最后跟大家讲一件事,暑假的时候我到湖北参加湖北省的新课程培训,湖北是刚刚进入新课程培训的省份,他们的教研员是如何组织培训的呢?

①标座位②对号入座,一看到哪个座位没人,一目了然 ③点名  ④临结束时发学分卡,学分卡发给各县市区的教研员。⑤在一天结束时的最后一个小时做一张试卷,并把这个成绩反馈到校长。这样严格的管理程序值得我们学习,但是我在大家面前没有底气。我相信大家都是认真的,我们不需要,我希望老师们明天按时到这里学习,明天下午按时发学分,没来的不发学分。明天早上我们准时开始,大家回去的路上要小心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59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