喧闹和宁静,你只能选一样。
国庆节回到老家,父亲不在家.
我陪母亲。
老家宁静,即便有点声音,也是一两声犬叫,偶尔叫春的猫儿翻瓦爬墙的声音,至还有的话就是晚回来的一两声摩托哗啦穿过的声音。
之后又是宁静,像是一块很厚的布蒙住了声音一样,隔离了喧闹。
晚上九点,陪妈妈看圣经,妈妈竟然认得很多字,我很吃惊,宗教的力量。
之后妈妈疲倦,不久就听到母亲微微打鼾的声音,听的真切。
母亲睡的很香。
母亲老了。
我继续睡不着,城里的坏习惯我染上了,只好拿了一本父亲买的书看。
父亲喜欢看书的。
父亲现在在东莞,和大哥在一起,帮大哥看守厂门。
母亲的孤独凄清可想而知。母亲不能坐车,母亲只能守住土地。守住家乡的一方天空和夜晚。
而我却也离开了家乡。
来到这个地方,这个不知道是对还是错的地方。
但是有一点肯定错了,我不能经常陪伴母亲,陪母亲一起度过她的时间。
昨天我回到我的单位,回到熙熙攘攘的名利场,生活场,竞争场。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我厌倦江湖。我不喜欢江湖。
生活在继续。
生活的面容很丑。
必须面对这种生活的丑陋。
人生很短,哪怕你能活一百岁。
这是我今后必须的事实也必须时时提醒的事实。
不能对自己的生命过分索取,也不能对生命过分的荒废。
有为,有所不为。
一个人去散步,一个人向前走,是我傍晚真实的生命状态。
不带手机。手机是一个绳子。不时的被社会拽回来。
我不想回来,想一直向前。
我生活的周围,永远是有些人适合聊天,有些人只是一笑而过。
有些人连过客都不是。
孤独感来自内心。
内心的孤独
是无法用散步排遣的。
我依然散步半小时。
车辆呼啦啦从我不远处掠过。
声音前所未有的嘈杂。
我不喜欢城市,也不喜欢乡村。
城市太闹,乡村太落后。
在这样的三线城市里,我忽然觉得无所适从。
感觉没有皈依感,很强烈。
我随遇而安很多年,然而我陷入了生命的孤独、孤独。
孩子在鄱阳,妻子在鄱阳,他们还在国庆的假日里,而我获得的个人的天地,几人愿意进来?
天很沉静,地很辽阔,我的心在飞荡。
一声孤独的叹息,多少滋味?
有时候就这样:孤独一人,在笔直的马路上,在深蓝的天宇下,在有限的视野里,在不断前移的脚步声中,审视自己。
我看到了少年的自己,青年的自己,工作的自己,现在的自己。
就是看不到明天的自己。
我盯着自己的脚步,一步一步的脚印,延伸到什么地方,是否被杂杂的后来者认不出了?
向前向前。
但愿向前是向前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