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没有冬天不能逾越

我有责任,把我自己仅有一次的人生过好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揭秘高考考场作文“40分现象”》有感(转)  

2012-05-11 14:11:12|  分类: 高中作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年前曾经读过《南方周末》陈一鸣对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专访:高考作文,改起来并不难。最近造访饶水知音的博客,拜读其《揭秘高考考场作文“40分现象”》一文,颇有感触,故而也来议议高考作文“趋中率”高的现象。

    温先生认为,高考作文“最明显的问题是作文分数‘趋中率’太高,相当程度上已失去选拔的功能。高考语文总分150分,作文占60分。作文评分一般分4个等级,其中二等40分上下。据北京、福建等多个省市调查,近四五年来,二等作文卷占75%-80%,一等占8%-10%,满分作文凤毛麟角,35分以下的三四等也不到20%。其他省市的情况也大致如此。二等分占比重如此大,即‘趋中率’畸高,考得再好也很难企及高分,稍有准备就可以拿40分上下,再差也很难落入三四等。评分等级的这种非正态分布,不能反映考试水平,对考生很不公平,这种现象在数学、物理等其他学科中很少见。”

    “趋中率”偏高的原因是什么?温先生认为主要有两点:“首先是阅卷等级划分标准虚化,其次是阅卷老师追求‘保险’——为公平起见,一般规定同一份作文需2-3人评阅,彼此给分差异若超过5分,就需重新评阅。但判作文很辛苦,工作量相当于数学的两倍,又必须在7天之内判完。阅卷人看一篇800-1000字的作文,时间只有一到两分钟,甚至只有几十秒。如果两位阅卷人打分相差6分以上,就必须由第三个人来判,阅卷进度就拖延了。于是阅卷人就会彼此求同“趋中”,最简单的方式就给二等。这些话不好跟学生说,但事实就是这样。”

    温先生的观点当然很有道理,而作文“趋中率”高也确确实实是事实。但这个板子不能仅仅打在阅卷老师的屁股上。笔者以为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认识水平、情感成熟度、语言表达能力等“趋中率”严重,才导致阅卷老师阅卷中的“趋中率”高居不下。

    笔者参加了今年4月份山西省适应性考试的网上试阅工作。语文共试阅约4000份卷子,均分42.57。笔者作为作文质量检查的工作人员,在选取培训阅卷老师的“标准卷”时,浏览了大约400份卷子,从中选出一类、二类、三类作文各10篇左右。确实感到要选出50分以上的一类作文非常困难。更多的时候未必是阅卷老师不愿意给考生高分,而是筷子里面拔旗杆,确实拔不出好作文来。温先生说高考作文“相当程度上已失去选拔的功能”,也确实是事实。

    针对老师批阅作文追求速度之说,也有老师说,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,其实不用看作文,只要看看他自拟的题目就知道他属于什么类别了。这话当然有点极端,但也不能说没有道理。今年山西省适应性考试的作文也是新材料作文。

    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(60分)

    材料一: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: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,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。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、进修、思考或参加演讲、讨论,你会发现,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,坚持数年,成功会向你招手。

    材料二:有人曾说:“15岁时觉得游泳难,放弃游泳,18岁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,你只好说我不会呀。18岁时觉得英语难,放弃英语,28岁时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语的工作,你只好说我不会呀。”人生前期越嫌麻烦、越懒得学,后期就越可能错过新风景,错过让你成功的人和事。

    要求选准角度,明确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,不得套作,不得抄袭。

    笔者选取“标准卷”时将首次见到的一个考场的30篇作文题目抄录下来:

①坚持·奋斗·成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②一切都在坚持中

③成功在于坚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④将奋斗进行到底

⑤不抛弃,不放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⑥珍惜现在,成就未来

⑦成功贵在坚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⑧错过才懂得珍惜

⑨不要轻言放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⑩成功只给有准备的人

⑾坚持·放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⑿学会抓紧时间

⒀成功的背后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⒁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

⒂把握人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⒃坚持就是胜利

⒄坚守的美丽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⒅错过

⒆成功和失败的距离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⒇坚持不懈,方可成功

(21)有苦才有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2)别和勤奋说不 

(23)付出·成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4)坚持是给有准备的人

(25)机遇,自己给予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6)前因后果 

(27)朝圣的路上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8)前期的积累是后期的资本

(29)成功的秘诀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0)走向成功

    这些题目基本上是大同小异,而且作文也是相差无几,想不“趋中”也不行。

    下面是选取出来的10篇50分以上的作文的题目:

⑴诱惑之瘾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⑵勤奋诚可贵,坚持价更高

⑶懒招损,勤受益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⑷错过,意味着过错

⑸错过太阳,别错过繁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⑹不要在匆匆中错过机遇

⑺怕麻烦才有真麻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⑻差距咋就这么大呢?

⑼一颗买不到的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⑽写给“懒惰”的一封分手信

    单看看作文题目也大致可窥见学生的写作水平,而且这些学生的书写都比较漂亮,至少也是工工整整的。

    笔者以为,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是最不受重视的一门课。文章要写好的前提是读书,尤其是读“无用之闲书”,但学生上课很多,读书很少,事实上绝大多数家长并不赞成孩子读闲书,甚至绝大多数初、高中语文老师也不赞成其学生经常读“闲书”。至少从初中开始,学生学语文一天到晚就是做题,尤其是做各种各样的卖题公司粗制滥造出来的试题,千人一面,错误百出。绝大多数学生没读过几本有价值的闲书,所以,其在认识水平、情感成熟度、人生体验等等方面都很“趋同”,在作文立意上都彼此彼此,都如刘洪波所言,“高考作文差不多就是假把式人生哲理的集中营。”故而“立意深刻”这一“发展等级”加分基本虚设。如果解决不了语文教学中的问题,解决不了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问题,考试作文“趋中率”高的问题就永远是问题。

     现在似乎语文老师也形成共识:作文不下功夫就能拿到40分,下功夫也很难拿到50分;既然如此,那就不用下作文的功夫了。所以,认真进行作文教学的日趋减少。现在到处都泛滥着高考作文应试的种种“技巧”、“方法”,甚至“独家秘诀”之类宝典。这些东西也确实给从来不写文章的语文老师一根作文教学的拐杖,语文老师很难把语文素养、能力较好的学生点拨得更好,但比较容易把语文素养、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得能应付高考作文的800字。温先生举例说:有位老师说自己找了三个名人——季羡林、霍金、苏东坡,让考生背熟这三个人的名言,经过排列组合,可以应对15个不同的题目。尤其是高考作文所给的题目必定要求学生人人都可下笔,都能成文,所以,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凑够800字。“理不够,事来凑”算是应付高考很有效的招数;就算比较好的作文,也难有把道理讲得比较透彻的,很难见到具有智性的、思辨的好作文;几乎都是“事例+总而言之,只要……,就能……”。这样,作文“趋中率”高的现象就难以改变。至于有些老师看重的种种应考招数,不会有多少作用的;如果这些东西真要能起到多加10分、15分的作用,也太小瞧阅卷教师的智力和判断力了。

    温先生亦反对“文艺腔”,认为用古诗词做题目,或题目太过感性,如《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》《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》等,学生很自然就会把作文写得很文艺、很抒情。自然,滥用套话滥抒情总归不是写文章的路子,最好的文章应当是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自己的思想,蕴含着自己的生命气息,但这样的标准对学生是望尘莫及。像2011年“中国的崛起”这样的题目,好处是宿构、抄袭、“文艺腔”不好套了,问题是学生这方面的积累更少,有的只能是一些口号和宣讲材料,若想让学生理性分析,那绝大多数学生就朝着“套话”的路子上走,否则无路可走。笔者以为,考场作文,未必取决于题目,关键取决于学生思维品质。学生作文缺少理性思维,如果再不让他们有一点“文艺腔”,整篇作文都是大实话,直奔主题,一点修饰润色也没有,一点峰回路转也没有,那他们的作文就光秃秃地什么也没有了。这让阅卷老师更加不容易分出一二三的等级来啦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65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