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没有冬天不能逾越

我有责任,把我自己仅有一次的人生过好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唐宋词写作入门讲义  

2014-12-04 17:38:04|  分类: 高中作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唐宋词写作入门讲义

 

戴俊德  编

 

一、唐宋词概论

唐诗发展到巅峰,人们开始感到格律诗不足之处,绝律规格时常不足表达繁多事物和细腻的感情,吟哦之声不及当时隋唐燕乐(包含遗乐、民歌、裔乐和外乐)优美,经过文人不断对韵律的探求,文辞内在音乐性日趋完善,逐渐形成宋词的声律规格形式。这种词律与格律诗的区别可分为:

(一)打破格律诗平仄相间的句式。

虽然词的许多句式是借鉴于格律诗,但其中穿插了多种变化的句式。格律诗的句式是平仄相间的句式,也就是说格律诗以两字为一节,每节平仄相间,第一节必然与第二节不同,第二节必然与第三节不同,变成:平平仄仄平平仄仄,第二字必然与第四字不同,第四字必然与第六字不同,其变化只在第一三五字。词就打破这个成规,举例四字句,就出现如下句式:

仄仄仄仄 ——如李清照在《声声慢》写的“点点滴滴”。

平仄平仄 ——如周邦彦在《水龙引》写的“声价如故”。

平平平平 ——如王谈在《黄莺儿》写的“依稀芳姿”。

仄平仄平 ——如柳永在《八声甘州》写的“一香洗清(秋)”。等共十二种变化句式。

(二)打破格律诗规整的音节,创造出多样变化的声音节奏。

格律诗五言句式的节奏(读法)为二、三,七言句式的节奏为二、二、三或四、三。词律就打破这种格律常规,自有自己的词规。《学词百法》中「填五字句法」写着:“普通句法,上二下三;特别句法,上一下四”。「填七字句法」写着:“七字句有四种区别。普通句法,分上二下五,与上四下三;特别句法。分上一下六,与上三下四。实则上一下六者,乃加一字豆于六字句上,上三下四者,乃加三字豆于四字句上。学者可任意填之,不必拘守此法则也。”。

(三)格律诗仅讲求平仄,宋词进而讲究四声的搭配。

学格律诗只须辨认平仄就行,意思是说仄声虽然包含上去入三声,写诗遇到须用仄声时可任意取用上去入三声中的一声。填词就必须辨认四声,填词遇到须用仄声时就必须考虑到底该用上声,还是去声或入声。因为词是音乐文学,很讲究文辞声律美,字的声调必须和表达的内容吻合,词律有言:“上去之分判若黑白”“盖上声舒徐和软,其腔低,去声激励劲远,其腔高,相配用之方能抑扬有致”。由此可知,何句该用上声,何句该用去声,必须符合该句表达的内容。一般来讲,一首词中有三四成重要部分是必须用心斟酌其字声。善于辨别运用四声,就能掌握文句音乐之美。

二、词调

词调是填词的格调,每调的片(阕)数、句数、字数及平仄押韵等都有一定格式。

唐宋期间初期的词作是根据曲调填写,所以称着“倚声填词”,但南宋时就渐渐脱离音乐自成一种文学体裁,金元而后,人们都是“依谱填词”。虽然如此,词调严格的声律规格,使词作变成一种饱和音乐性的文学作品。

三、词牌

词牌是词调的名称。如“满江红”“踏莎行”“蝶恋花”等。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形式和格律要求,以便按调填词。每个词牌开头会有说明来历,所属宫调,多少字,多少韵等;接下列出有关平仄和押韵格式;随后举例名家作品供参考。

四、词谱

词谱是辑录各种词调的格式以供填词应用的书。如《唐宋词格律》《康熙词谱》等。笔者特此推荐以上两本词谱,因为《康熙词谱》是集二十多名翰林学士共同编订、成为近三百年间词体格律法式的词谱;而《唐宋词格律》是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借鉴《康熙词谱》,选编150多首通用的词牌,供初学者学习的最佳范本。坊间诸多词谱,时有谬误之处。

五、词韵

填词所押的韵,大体依据诗韵但比诗韵宽。诗韵分韵目,而词韵分韵部,把某些音韵相近的韵目合并归入一个韵部,共十九韵部,每一韵部分有平声韵和仄声韵。参看《词林正韵》。

六、词谱常见的符号和专词

㈠平仄符号:古书以空心圆圈“○”代表平声,以黑色圆圈“●”代表仄声,如果上半空白而下半黑色,表示原本平声但可用仄声,如果上半黑色而下半空白,表示原本仄声但可用平声。近代词谱多以横线“-”代表平声,以直线“∣”代表仄声,以十字“+”代表可平可仄。

㈡“韵”:词谱中注有韵字,即该句必须押韵。与作诗符号相同,用三角形“△”代表韵脚。

㈢“叶”:词谱中注有叶字,即该句与上句押同一部韵。

㈣“句”:词谱中注有句字,即该句不押韵。

㈤“豆”:词谱中注有豆字,即一句中稍顿之处。

㈥“换”:表示换韵,即更换与上句(或上几句)不同的韵部,一般是平仄韵更换,即上句押仄韵,至此换平韵,或上句押平韵,至此换仄韵。个别亦有上句押仄韵,至此换另一部仄韵。

㈦“叠”:表示重复上句的字、句或韵。分⑴叠字~就是该句最后一字重复上句的最后一字,⑵叠句~就是该句的字重复上句的最后几个字,⑶倒叠~就是该句的字取用并将上句的字倒置,如:夜长~长夜,⑷叠韵~就是该句的韵脚与上句韵脚同一个字。

㈧“阕”:词中一首曲告终而稍息谓之阕。近代词书称“片”。词多般是双调,分作上半首和下半首,上半首就叫“前阕”“上阕”“上片”, 下半首就叫“后阕”“下阕”“下片”。个别长调有多至三、四阕, 分别称着第一阕、第二阕, 类推。

七、定格与变格

每一词牌,以创始或诸家最常用者的格调为定格(正体),后有同样基调而稍改变的格调为变格(又一体/变体)。一个词牌有的会有几种变格。

八、词的平仄

词是诗发展到巅峰产生的诗体,所以别名叫着“诗馀”;其句式长短不定,由一字句到十一字句等。词中句式的平仄,有不少是由律句脱胎而出,说明如下:

词中一字句绝少,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。但一字豆却不少,而且这是词的特点之一。譬如:“望长城内外”,其实是上一下四句,念时应作“望、长城内外”。二字句一般是平仄,而且往往是叠句。如“团扇,团扇。……弦管,弦管”。也有平平,如“悠悠!……曹刘。”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。即:平平仄,平仄仄,仄平平,仄仄平。如“空悲切”,“抬望眼”,“照无眠”,“向夜阑”。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前四字。即:平平仄仄,仄仄平平。如“红笺小字”,“怒发冲冠”。六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前六字。即:仄仄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平平。如“我欲乘风归去”,“红旗漫卷西风”。

词中的长句,主要体现在词中的豆,就是念时必有稍顿处,诸如:八字句。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。如“引无数、英雄竞折腰”,“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”。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,或上六下三,或上四下五。如“浪淘尽、千古风流人物”。

词中最长的句子当数九字句,如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“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”。少见十字句或十一字句,倘有,亦是两句相连贯。

不过,就如概论所述,宋词之所以区别於诗,主要有许多打破格律诗平仄相间的句式,也就是说会有许多抝句,或不规则的平仄格式。而且,也打破格律诗规整的音节,有多样变化的声音节奏。所以,词作比诗作更具有变化和音乐性。

九、音韵调配

填词虽然必须遵守词谱对平仄,但是在特殊情况下,非用某字不可,只要念起来不拗口、顺畅悦耳,某些平仄是可替代的,叫着音韵调配。即是“只要无害于腔,仄可借以代平,平可借以代仄”!

万树词律内注有:“三声之中,上入二者可以作平,去则独异。”“上之为音,轻柔而退逊,故近于平。”“今旁注平之可仄者,高明之家,自能审酌用之”。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,一些上声轻读时就接近平声,一些入声长读时也接近平声,一些平声重读时就接近上声,在不妨碍声腔的原则下,必要时这些声音是可替代的,所以古代许多大词家的传世之作,也会出现个别不符词牌平仄的字。

所以在不妨碍声腔原则下,学者应能善自审查斟酌运用。

十、词的对仗

一般上,词并没有对仗的要求,个别词牌注有对仗,这是依据传世名作的样板,讲究修辞美;有些讲究意境美的作品,为了更充分地表情达意,放弃了对仗。譬如:

《忆江南》词牌注“中间七言两句,以对偶为宜”。(但是苏轼双调上片“试上超然台上望,半壕春水一城花。”就不对偶)。

《浣溪沙》词牌注“过片二句多用对偶”。(但是韦庄“暗想玉容何所似?一枝春雪冻梅花”,晏殊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就不对偶)。

《鹧鸪天》词牌注“前片第三、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”。(但是秦观“无一语,对芳樽”,就不对偶)。

《踏莎行》词牌注“四言双起,例用对偶”。(但是曾靚“翠幄成阴,谁家帘幕?”“好景良辰,人生行乐。”就不对偶)。

以上词牌所注“为宜”“多用”“多作”“例用”,表明并非“必须对偶”, 所以词的对仗比较自由。即使词谱没有规定,为求修辞优美,作者亦可在任何相邻而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自行对仗。

十一、词的格式

词本按曲调分为令、引、近、慢四类,后来渐渐脱离音乐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,明朝嘉靖时始分小令、中调、长调,这是按照字数分类。但是在写作上却以押韵分类为妥,有五种格式:

(一)平韵格:词内的韵脚全部押同一词韵部的平声韵。如《一剪梅》、《临江仙》等。

(二)仄韵格:词内的韵脚全部押同一词韵部的仄声韵。如《满江红》、《蝶恋花》、《忆秦娥》等。

(三)平仄韵转换格:词内的韵脚开始押平(仄)声韵,叶韵之后换仄(平)声韵,亦可能再换。所谓转换格, 指其换韵时可自由取用词韵别部的字。如《菩萨蛮》、《清平乐》等。

(四)平仄韵通叶格:如上词内平仄韵脚会转换。所谓通叶格,指词内平仄韵转换时必须取用词韵同一韵部的字。如《西江月》《渡江云》等。

(五)平仄韵错叶格:如上词内平仄韵脚会转换。所谓错叶格,几乎皆以平声韵结尾,其间转换仄声韵可任取词韵别部的字,惟其平声韵则须取用词韵同一韵部的字。如《诉衷情》《相见欢》等。

十二、婉约派与豪放派

词本为合乐而歌,娱宾遣兴,内容不外离愁别绪,闺情绮怨。诸如《花间集》和李煜为代表的香软词风。北宋词家承其余绪,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,并各具风韵,自成一家,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,后人称之“婉约派”。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,结构深细缜密,音律婉转和谐,语言圆润清丽,有一种柔婉之美。其代表人物为柳永、秦观、李清照。

北宋一些革新派词家虽都曾发“豪放”之词,而首位彻底打破艳科靡音,词体语言不受拘束,主张“无言不可入,无事不可入”的是苏轼。而后蔚然成风,不但震烁宋代词坛,且影响广泛,后人称之“豪放派”。其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,气象恢弘雄放,喜用诗文手法、句法写词,语词宏博,用事较多,不拘守音律。其代表人物为苏轼、辛弃疾。

各派词论皆言其是,间有抵触。其实不论“婉约派”与“豪放派”,各有短长,亦因人各有所好。我们学词,应该自己思考抉择。

十三、选择词牌

词的内容,不外言情、写景、纪事、咏物四种。填词可按内容所重而选择词牌。

每首词牌开头的说明,有的会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,若无注明则可泛用,或参考词谱内所举前人标准作品而定。

十四、审辨五音考正音律

古人学词要先学审辨五音,所谓填词度曲,须辨五音。五音即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也就是喉、齿、牙、舌、唇五部所发之音,要恰当配置,才能和谐。接着考正音律,就是按照中国古代律吕(音乐)准则,由五正调二变调配十二律,共八十四调,并分阴阳清浊声,可是当时人们奉为圭臬的“乐府混成集”已经失传,且自南宋金元以来,词已渐渐脱离音乐,变成一种音乐性的文学体裁,所以我们不必考虑这些东西。

不过,从这些记载我们得出其总结不外要求“谐声悦耳”,也就是“声韵和谐、悦耳动听”。要做到这一点,我们可以把词作反复吟诵,要能顺畅和谐,没有棘喉拗舌之感,而且能给人一种优美的感受,这点就要凭语感而定。并且注意词句的节奏。

十五、词的节奏

在此所谓的节奏是指诵读节奏,诵读节奏直接影响到词句的和谐与动听,而从上述词的平仄,我们可以领悟到一般词的句式是由一字到七字。超过七字属长句,是由一般句式合成。仅此详述如下:

一字句。由单字押韵成句,见于《十六字令》起头一字。

一字豆。豆是念时稍顿,一字豆与三字句连成四子句式,与四字连成五子句式,与五字连成六子句式,与六字连成七子句式。在此豆字称为“领字”或“领格字”。

二字句。由二字组成一句(团扇)(悠悠)。

三字句。有二一句式(江水碧),一二句式(恨春宵)。

四字句。多是二二句式(百里飞霜)(绮窗依旧),另有一三句式(揾英雄泪)(吹新风气)。

五字句。有二三句式(玉阶空伫立)(有人楼上愁),或一四句式(写春风数声)。

六字句。有二四句式(几回沙际归路),有四二句式(闹花深处层楼),有一五句式(甚杖履来何暮),有三三句式(都付与莺和燕)。

七字句。有二五句式(平林默默烟如织),有四三句式(过尽千帆皆不是),有一六句式(由软语商量不定),有三四句式(便胜却人间无数)。

以上提到九字句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“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”,属于长句,可当二七句式看待。

填词时就要注意有关的句式。可以参考词谱内所举前人标准作品。

十六、填词写作指要

一、所谓“诗之腔调宜古雅,曲之腔调宜近俗,词之腔调,则在雅俗相和之间。”指出词的用字必须雅俗共赏。笔者认为上句所说的诗是指古诗,特指诗经的四言诗和魏晋时代的诗,都用艰深的古文,所以说古雅,而唐代兴起的格律诗就开始雅俗共赏了。

二、简单说来,就是填词用语不可太白,太白了就变成曲,不像词;也不要太古,太古了就类似乐府诗,不像词。

三、填词讲究三新:意新、语新、字新。简单说来,“意新”是“见人所未见”,即是前人所未有的见闻;“语新”是“言人所未言”,即是不作老生常谈,不跟随人家的言语,自我胸中说出自己的话;“字新”是“表达方式新颖”,同样一句话,采用正反、曲直、隐显或颠倒字句说出,力求与人不同。

四、简单说来,三新就是创作精神,具有创作精神者就不会感到“好的词句,都被前人说尽”。

五、填词最忌搜罗古籍的僻句冷字,入于自己词中,以示高绝。如此必然失真,为识者笑。

六、古人云“诗词未论美恶,先要使人可解”。若一篇词作诗词,写得精深隐晦,众人都解不通其意,此等诗词,作者虽自有妙论,恐怕也难留存。

七、有人说作诗(格律诗)还能借助裁剪拼凑,填词就必须全靠自己的文才,此话不无道理。因为旧时有“集句”方式,后人作诗,也会在前人诗中寻找漂亮词汇,入於自己诗中;由于格律诗节奏死板都是二三或二二三句式,是故拼凑词句不会太起眼。词句比诗句式变化繁多,更具音乐性和表达的感情更细腻,拼凑词句就会有文笔僵硬和连续不整之弊。

八、词多分上下两片,可以上片写景下片写情,或先写情而后写景,或景中带情,或情中杂景,随人随事而异。

九、填词讲究起结,起处须意在笔先,简单说来就是起笔第一句,就能牵动人们诸多思绪;结处须意留言外,就是言已尽而意未尽,还能引发人们遐思。

十、按字数多寡选择词牌,填词过程,若半途真填不下去,多因词调字数和平仄规格多处不合所要填写的内容,就要考虑换用其它词牌。作者不妨把心意先用四、五、七字句起草,以此选择词牌,填写过程就会更顺畅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43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