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没有冬天不能逾越

我有责任,把我自己仅有一次的人生过好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关于《痛苦中的小玩意》(转自枯荷博客)  

2015-09-03 08:26:19|  分类: 语文争鸣场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我很喜欢老尚兄的幽默,常常为之击节叫好,他的幽默多为信手拈来,不露痕迹,蜻蜓点水,适可而止,让人回思无穷,这需要的是很深厚的文学修为与广博的阅历和知识沉淀累积。

  前几日与兄因胡适梁启超而争执不下,兄当即为我贴梁启超《痛苦中的小玩意》,其对梁之推崇不尽言辞。我不以为然,反倒为兄之超强记忆而深深折服,赞其并不逊色于梁。《痛苦中的小玩意》,这样的作品,除却作者的文学功底,惟熟尔。我对此文学品类一向都有微词,所以不是我粪土“大师”,更与轻狂无关。

  我说梁启超的《痛苦中的小玩意》,乃是旧时文人的雕虫小技,老尚兄定在笑我不知天高地厚。其实,于古典文学,我只知皮毛。断然不能与梁启超论,即便老尚兄我也是心之惶惶,哪敢谬言古典文学之一二。

  对中国古典文学,我一直毫不讳言自己的喜爱,甚至武断认为中国自明清后并无文学,尤以新文化运动之后为甚。但越是文学土壤贫瘠之时,大师倒满街闲走,或许枯荷孤陋,也或许肤浅,我是认不得几个国学大师的。

  回到老尚兄推荐的大师大作《痛苦中的小玩意》上来,我并不为之惊叹,这类作品,非梁启超独创,这篇作品抛却为文的背景,单就集句本身,与前人的集句相比就所集之联而看,也并没惊天动地之绝,稀疏平常之作而以。

  集句古来有之,为文人墨客所喜,常常诩之为风雅。现存最早的集句,据明杨慎的《升庵诗话》中记载为西晋傅咸的《七经诗》。集句顾名思义就是集别人之成句,在古代常有人集辑前人的诗文成句以融汇成篇,常见有集句诗,集句词,集句联,集句联因其相对简单为最常见,文人相聚,常有联对,而集句联又是最多的,《痛苦中的小玩意》当属集句联。

  近体诗中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,所谓对仗就是诗歌中词句的对偶,可以两句相对,也可以句中相对,对仗一般用同类句型和词性。而工仗对仗须用同类词性,如名词对名词,代词对代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,副词对副词,虚词对虚词,严格的对仗词性、词类都要相对。也就是说,工仗的律诗本就是集句联的最当素材,对律诗滚瓜烂熟者,这该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本事,当然我如此说,并不否认这种文学形式的再创作之功,有些集句好者,比原作更佳,有妙手天成之感,泛泛之流如我者,难以集句。集句联的取材范围极其广泛,诗词赋都可入联,可以是不同作者的不同诗作,还有一种摘句联,是直接把一个作者的一首摘出为联,如李商隐的: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只要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如声律、对仗、平仄等,不改动原句一字一词,却又浑然天成,语出新意,也可算佳作。

  集句最有名者,怕要数宋代王安石,在宋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卷十四中曾记载: “荆公(王安石)始为集句诗,多者至百韵,皆合前人之句,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”。如他集的谢贞,王籍的诗句成联:风定花犹落/鸟鸣山更幽。在意境上都超过了原诗,当属极佳之作。王安石也有尴尬的时候,周紫芝在《竹坡诗话》里记载:王荆公做集句,得“江州司马青衫湿”之句,欲以全句作对,久而未得,一日问蔡天启……天启应声曰:何不对“梨园弟子白发新”,公大喜。显露他才华的却不是集句联,我以为是他的集句词,在所有的集句中,集句词曲为最难。所集之句必须符合所填词调的平仄、韵脚以及对仗等方面的严格要求,也不能够为了合乎平仄而改变原来的文字及其平仄,词曲为长短句,有些还有衬字,而中国词牌曲调之多,平仄押韵之繁不胜枚举,因此能无出入者,该是能思巧慧之士。因为其难,所以集句也多采用《生查子》、《浣溪沙》、《玉楼春》、《菩萨蛮》、《南乡子》等篇幅短小而且形体整齐的词调。即便如此,这些作品也大多是勉力为之的牵强之作,工对少,平仄调谐合律的也不多见。王安石的《菩萨蛮》“数家茅屋闲临水(刘禹锡),轻衫短帽垂杨里(不详)。今日是何朝,看予渡石桥(宋之问)。梢梢新月偃(韩愈),午醉醒来晚(方棫)。何物最关情(不详),黄鹂一两声(晏殊)。”,是我觉得无论从词工还是从文学艺术角度来看都属最上乘的作品,语句自然贴切,若飞来神笔,又如出己口,在情境上毫不逊色于一些原作词。

  曾经自鸣得意地以为“劝君更进一杯酒/与尔同消万古愁”是我自己偶然所得的佳联,后来才晓得古已有之,自此再不敢集句。古代文人骚客闲暇功夫,除却灯红酒绿,也就这吟诗作赋了,常于酒间唱和,作文字游戏之举,我的古文功底浅可一指触底,作这等文章好比登天。但能集句天衣无缝者却也不是那么多见的,工整顺意已算不错,毕竟原词原诗借来用终比不得源于己心之作。而诗词之作往往就在于一句难得,所以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作品。集句固然能显示一个人博学多才,却也并非天份之举,常想起那句话来: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。当然,集句非一般吟唱能比。

  苏轼曾盛赞孔平仲的集句:羡君戏集他人诗,指呼市人如婴儿。今君坐致五侯鲭,尽是猩唇与熊白。前生子美只君是,信手拈得俱天成。可见集句在宋代是很被看重的,在王安石的引领之风下,集句者辈出,大多诗词名家也都是集句的好手。

  苏轼自己的集句词也堪称一绝,如三首《南乡子》,让人拍案称奇。其一:寒玉细凝肤(吴融),清歌一曲倒金壶(郑谷)。 冶叶倡条遍相识(李商隐),争如,豆蔻花梢二月初(杜牧)。 年少即须臾(白居易),芳时偷得醉工夫(白居易)。 罗帐低垂银烛背(韩偓),欢娱,豁得平生俊气无(杜牧)。其二:怅望送春怀(杜牧),渐老逢春能几回(杜甫)。 花满楚地愁远别(许浑),伤怀,何况青丝急管催(刘禹锡)。 吟断望乡台(李商隐),万里归心独上来(许浑),景物登临闲始见(杜牧),徘徊,一寸相思一寸灰(李商隐)。其三:何处倚阑干(杜牧),弦管高楼月正圆(杜牧)。胡蝶梦中家万里(崔涂),依然,老去愁来强自宽(杜甫)。明镜借红颜(李商隐),须著人间比梦间(韩愈)。蜡烛半笼金翡翠(李商隐),更阑,绣被焚香独自眠(李商隐)。

  但我终觉得这不是文学的正途,戏作或者用来练习诗词都可算是不错的佳途,但是作为一个单独的文学体裁门类,还是略感不足,很多集句作品的完整性上都是很让人遗憾的,多有生拉硬凑之嫌。文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创新,独创精神之重要,为文学之魂。集句能以故为新,袭句而不袭意,难上难。能如清谢章铤《赌棋山庄词话》所说:“集句别有机杼,佳处真令才人搁笔。”自然不失为好的创作,但是翻遍古往今来的集句作品,能与原创诗词媲美者少。所以无论王安石这样集句大家还是其他人,集句作品都是不能和他们自己原创作品相提并论的。所以能如王国维《学术随笔》中论及集句时说的:“天然凑合,无集句之迹”之力,怕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。

  因此很赞同张中行先生《文言的功过》之言:“确是凑得巧,但它是真实情意的写照吗?恐怕二者不可得兼。多半是保留文字而放弃情意。常常读后给人雾里看花之感。” 诗词不仅仅在于形式与文字之美,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,而集句终究是借别人之情,抒自己之怀,总有气滞之感,于流畅与自然一说还是有一定差距,做不到严丝合缝,巧夺天工。

  范增祥题武昌戏院联:底事干卿,风吹皱一池春水/多情笑我,浪淘尽千古英雄。此等妙对不多,细细思量,集句之功又岂是口熟尔?枯荷不才,却也并不盲目崇信名家大师,惟能者方心悦诚服,梁启超之作,确乎没有这等让我称绝之功。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其他方面让我钦佩之处,大师二字也是当得的。

  忽闻已有集句软件,再看前面之言,不禁莞尔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72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