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没有冬天不能逾越

我有责任,把我自己仅有一次的人生过好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孙道荣的几篇文章  

2016-11-02 20:49:04|  分类: 名家散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餐桌是最好的课桌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孙道荣
    自从儿子上中学之后,我与儿子见面最多的地方,就是餐桌上。
    早晨六点,儿子必须准时起来,洗漱,吃早饭,然后,出门去上学。这时候,我多半还没有起床。中午,我们一家三口,在各自的食堂吃饭。晚上,儿子总是最后一个回到家,课多,放学迟,没办法。等儿子一回家,我们就开晚饭。为了让儿子能吃上一口热饭,妻子总是能在门铃响起来的时候,恰到好处地炒好最后一道菜。儿子放下书包,径直来到餐桌旁,吃饭。他总是埋头吃得很快,狼吞虎咽,很饿的样子,又很匆忙的样子。让他吃慢点,他嘟囔着,还有好多作业要做呢。我和妻子相互看一眼,怜惜地叹口气。吃好饭,儿子一转身,去他自己的房间,做作业去了,直到很晚,才出来洗漱一下,睡觉。这一天就算结束了。
    即使双休日,与儿子的见面机会也不多,大部分时间,他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,做作业,除了偶尔出来喝口水,或者上厕所。不过,双休日终究是不同的,唯这两天,我们一家三口,可以围坐在餐桌旁,共进早餐、午餐和晚餐。这是多么难得的幸福时光。因此,双休日的任何应酬,我都是坚辞的。
    餐桌,是我们一家三口,尤其是我们两夫妻与孩子聚在一起最多的地方。餐桌上,也成为我们了解儿子的一个窗口。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。
    儿子在学校的情况,除了老师告知的,我们基本上都是在餐桌上获悉的。今天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新鲜的事,开心的事,或者不顺心的事,儿子都会告诉我们。这算是我们从小培养他的一个好习惯,不管遇到什么事,都和父母讲。还是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,有一天,他回来之后兴奋地跟我们讲,班上有一个女同学,对他特别特别好,长大之后,他一定要讨她做老婆。我和妻子笑岔了气。但我们没有批评他,更没有训斥他,只是告诉他,等你长大了,还这样想的话,我们一定支持你。没过多少天,儿子就忘记了这个茬。
    初中的时候,儿子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生,每次看到她,脸都憋得通红,上课老是走神,儿子很苦恼。这次也是吃饭的时候,他自己告诉我们的。孩子早恋固然不好,但可怕的其实并不是早恋本身,而是父母压根就不知情,而错失了帮孩子一把的机会。儿子告诉我们之后,我和妻子认真地商量了对策。第二天吃晚饭的时候,我们告诉儿子,你那个吧,其实算不上早恋,顶多只是暗恋,单相思。正像你暗恋这个女生一样,说不定也有个女同学暗自喜欢你。儿子的脸,被我们说红了。我赶紧又补了一句,老爸年轻时,也和你一样,有过暗恋。这下惨了,儿子穷追不舍让我交代自己的老底子。我只好老实交代。儿子瞅一眼老妈说,没想到老爸年轻时还这么浪漫。我说,你老妈也有故事。在儿子的追问下,妻子也坦白了。听着我们那个年代久远的故事,儿子笑翻了。我告诉儿子,喜欢女同学,这是很纯洁的感情,很正常,既没必要担心,也没必要自责,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件贵重的礼物,暂时埋在心底。儿子听从了我们的建议,慢慢地度过了这一关。他和那个女同学,成了最好的朋友。
    只要儿子愿意在餐桌上讲的事,我和妻子都会认真地倾听。让孩子敢讲话,乐于讲话,并把话讲完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有的人喜欢用餐时放音乐,而在我们家,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边吃饭,边交谈,是最美妙的一件事情。尤其是在儿子上高中之后,我意识到纵令儿子与我们在一起吃饭,也将慢慢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,因为他很快就会离家读大学去了,到了那时,只有假期,我们一家才有可能团聚在一起了。因而,每一次围坐在餐桌旁的机会,都弥足珍贵。
    也有很多时候,儿子不想讲话,只顾埋头吃饭。这时候,我就会和妻子交流一下各自工作中的情况,并就某个问题,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。有时候,儿子会突然冒出一句,表明他的观点和态度。不要以为孩子与这件事无关,他就丝毫不关心,对这个世界,他开始尝试着有自己的价值判断。而这样的交流,同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。
    没错,对一个家庭来说,餐桌远不止一个吃饭的地方,它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,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。餐桌是家里最好的课桌,它可以帮助你教给孩子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哲学教授点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孙道荣

   哲学教授魏先生夹着皮包走进阶梯教室,扫视一眼稀稀拉拉的学生,打开花名册,摘下眼镜,开始点名。这是他给我们班上的第一堂课。

   他用安徽和四川混杂的口音,点名。声音因而听起来怪怪的,但很响亮。

   他点一个名字,台下答一声“到!”

   62个名字都点完了,全到。事实上,可以容纳80个人的阶梯教室,只坐了十几个人。我也答了3次“到”,有两次“到”,是为了我那两个爱睡懒觉的死党答的。

   魏先生点名的时候,一直低着头,凑着花名册,似乎这样才能看清楚上面的名字。直到名字都点完了,他才抬起头。

   合上花名册,他说,现在我们开始上课。

   他问,什么是哲学?

   稍顿,自答:简单地说,哲学就是从那边到这边,再从这边到那边。

   我们都惊呆了。这是哪跟哪啊?

   他转身在黑板上板书了一行大字:从量变到质变,再从质变到量变。

   我的神啊,我们都哄堂大笑起来。连屋顶都震颤。没想到,十几个人也能爆发出这么洪亮的笑声。

   魏先生自己也笑了,他说,我的普通话不大好,你们多包涵。愿意听的,就竖起耳朵,不愿意听的,就耷拉下耳朵。

   教室里再次爆发一阵阵笑声。

   我们几乎是在笑声中,上完了魏先生的第一堂哲学课。除了他那要命的口音,引我们一次次发笑外,更让我们意外且乐不可支的是,那些深奥的哲学命题,从他的口中冒出来,也变得如此轻松,易解,有趣。

   后来我们才知道,魏先生是安徽人,在四川读的大学,北京上的研究生,德国拿的哲学博士学位,他的口音,就是这样混杂而成的。犹如他的学识。

   每次上课之前,魏先生都会先点名。依然是低着头,直到所有的名字都点完了,才抬起头,开始上课。

   依然是62个名字,全到。所不同的是,越来越多的人,是自己答“到”的,就连我那两个死党,也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,赶来上课了。我再也不用心虚地替他们答到了。

   有一次,课间闲聊的时候,魏先生跟我们说,点名时,每一个“到”都是不同的。有的“到”是自己的,那底气就足,替别人“到”的,那声音就飘。你们的每一个“到”我都听到了。最后,魏先生意味深长地说。

   魏先生说这话的时候,可以容纳80个人的阶梯教室已经坐得满满的了,据说有不少人是外系来蹭课的。

   很快,真的很快,魏先生的哲学课就讲完了。

   魏先生最后一次给我们上课,一反常态,课前竟然没有点名。直到快下课了,魏先生忽然合上课本,打开花名册,开始点名。这一次,每念一个名字,魏先生都会抬起头,循声看一眼,冲着答“到”的同学点点头。不知道从哪一个名字开始,被点到名字的同学在答“到”的同时,并站起来。魏先生微笑示意同学坐下。名点完了,下课的铃声也响了,魏先生向大家挥挥手,大步离开了教室。他的身后,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
    直到今天,我还常常想起哲学教授魏先生混杂着安徽和四川口音的那句话,什么是哲学?就是从那边到这边,再从这边到那边。没错,我觉得,这就是哲学,这就是人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距离从来不是爱情的问题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孙道荣

   他和她从大学时就开始谈恋爱了,爱情长跑了七八年,研究生快毕业时,他向她求婚。没想到,她竟然拒绝了,理由是,他的家在南方的台州,而她的家在东北的哈尔滨,两个人的家相距3000公里,结婚?不现实。她说,他想找一个离家近一点的结婚,这样方便照顾父母。父母年纪渐渐大了,她是家里唯一的孩子,她有这个想法,很合理。

   就这样放弃吗,像很多在大学校园里死去活来地热恋,一毕业就劳燕分飞的人一样?他不甘心,不舍得。他追问她,怎样才叫离家近?

   她回答,就是自行车能骑到的地方。

   他沉默不语。

   这一天,他们毕业了,这是他们在大学里的的最后一天。分别时,他再一次问她,只要自行车能骑到的地方,你就会嫁给我,是不是真的?

   她郑重地点点头。

   他什么也没说,和她拥抱而别。对很多校园恋人来说,这一别,也许就是永远。她眼含热泪,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,慢慢离去。

   第二天,他告别校园,出发了,从哈尔滨回南方的家。他没有去机场,也没有去火车站,而是骑上了自行车。没错,他要骑着自行车,从她家所在的哈尔滨,骑到3000公里之外的他的家,台州。

    他只背了一个背包,自行车上还插了一面红旗,红旗上是同学们的签名,以鼓励自己勇敢地“一路向南”。

   两天后,她收到了一张他发来的微信信息,是一张照片,照片上,一身骑行服的他,蹲在一个公路界牌旁,双手举着一个纸牌子,上面写着六个大字:某某,嫁给我吧!

   她瞬间泪蹦。她没想到,他会骑自行车回家。

    此后的一个月,每隔一两天,她就会收到一张他发来的照片,都是他在各地的公路界牌旁,举着那张“某某,嫁给我吧”的纸牌,请路人代拍的。从双城,到扶余;从德惠,到米沙子;从范家屯,到南巍子;从十家堡,到毛家店;从卧龙镇,到沂山镇;从滩岭乡,到仙人村……一路向南。因为是沿着国道走,所经过的,都是他和她以前都从未听说的村镇。沿途的城市,他没有驻留;一路的风景,他也没有停下来欣赏,他只有一个念头,坚持下去,骑回台州。

   时值七月,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细心的她发现,他发来的第一张照片,还是一个白白嫩嫩的书生模样,到后来,他发来的照片,脸已经变成黑炭了。

   她心疼死了。

    整整31天后,他终于骑回到了台州的家。在离家最近的一个界牌,他拍下了最后一张照片,还是举着那张牌子:“某某,嫁给我吧!”

   她答应过他,要找一个自行车就能骑到的地方的人,嫁给他。而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,他的家,离她的家,虽然相距3000公里,但也是自行车可以骑到的。

   连她的父母,也被感动了,他们对自己唯一的女儿说,现在这样的小伙子不多了,不怕苦,不怕累,这么有毅力,女儿,你想去找他,就去吧!

   她从哈尔滨,飞到了台州。在机场,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。 

      她也在台州找到了工作。在相识相恋10年后,他们结婚了。婚礼上,他为她唱了一首歌:“把青春献给身后那座辉煌的城市,为了这个美梦,我们付出着代价,把爱情留给我身边,最真心的姑娘……”这首名为《私奔》的歌,仿佛唱颂的,就是他们的爱情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4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