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没有冬天不能逾越

我有责任,把我自己仅有一次的人生过好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钱穆教授教你读《论语》  

2017-08-06 20:46:57|  分类: 先秦专列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钱穆教授教你读《论语》 

文 / 佚名

【导读】 在钱穆眼里,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。读《论语》究竟有什么用?《论语》究竟应该怎么读?

 

 林语堂说:“吾尝细读《论语》,精读《论语》而咀嚼之,觉得圣人无一句话不幽默。”

 杨绛说:“读《论语》,读的是一句一句话,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。”

 在钱穆眼里,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。

 读《论语》究竟有什么用?《论语》究竟应该怎么读? 

论语,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之书 

1.我认为:今天的中国读书人,应负两大责任。一是自己读论语,一是劝人读论语。 

2.任何人,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,不论枕上、厕上、舟车上,任何处,可拿出论语,读其一章或二章。整部论语,共四百九十八章;但有重复的。有甚多是一句一章,两句一章的。再把读不懂的暂时跳过,至少每年可读论语一遍。自二十岁到六十岁,应可读论语四十遍。若其人生活,和书本文字隔离不太远,能在每星期抽出一小时工夫,应可读论语一篇。整部论语共二十篇,一年以五十一星期计,两年应可读论语五遍。自二十到六十,应可读论语一百遍。 

3.若使中国人,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,每人到六十岁,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,那都成圣人之徒,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。

论语:论仁 

4.论语中孔子论仁,有许多话只是就人就事论,并不见有超越了人事而另提出一套近似于哲学玄思的“仁”的问题来。又如孔子答弟子问仁。告颜渊则曰:“克己复礼”为仁,告樊迟则曰:“仁者先难而后获”,又曰:“仁者爱人”,又曰:仁者“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”,告子张则曰:能行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”五者与天下为仁,告子贡则曰:“居是邦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”为仁。这些处都是说,如此行事乃为仁,不如此行事,则非仁,或不是仁。就事而论,也如就人而论,义实相通,无大分别。 

论语:如何做人 

5.一部论语,重要教人并不在知识或理论上。中国传统义理重要正在讲“人”。一读论语,懂得“吃紧为人”。即是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。倘使诸位欲知古代之礼,可读左传;欲知古代文学,可读诗经。孔子只讲如何做人。 

6.有子曰:“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欤!”有子提出“孝弟”二字,其谁不当学?又谁不能学?仁之本即在孝弟,亦一共业也。第三章又为孔子语,曰:“巧言令色鲜矣仁。”仁道难学,先求其毋不仁。日常人生中,言不求巧,色不求令,此又可知而可学者,仍是人人一共业也。第四章则为曾子语,曰:“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孝弟行于家门之内,忠信则推之家门之外。孔子之教人最首要者,在教人孝弟、忠信。 

7.子曰:“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孔子又曾说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”不以其道而得富贵,还不是“不义而富且贵”吗?今且问:你若不行不义,那有不义的富贵逼人而来?富贵逼人而来,是可有的。不义的富贵,则待我们行了不义才会来。倘若我绝不行不义,那“不义而富且贵”之事,绝不会干扰到我身上,那真如天上浮云,和我绝不相干了。因此,我们若没有本章下半节“于我如浮云”这一番心胸,便也不能真有本章上半节“乐亦在其中”这一番情趣。 

8.然孔子又曰:“君子不器。”又曰: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。”人生在世,不能离群独为一人,必在群中为一人。曰孝弟,曰忠信,曰礼乐,皆在群中为人,即“为己之学”者。只求完成其己,不求供人使用。器则供人使用,又乌得为君子?孔子晚年称颜渊,曰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惟我与尔有是夫。”当知为世用,则须行使出你那一套道来。世不用你,则须把你一套道好好藏起。如此则无论用、舍,总是好好完成了你一己,此之谓“为己之学”。 

9.孔子又称子贡曰:“汝器也”。问:“何器”?曰:“瑚琏之器。”此乃宗庙宝器,虽亦是器,然亦不能随便使用。故孔子教人为己,为君子。君者,群也。只在教你为群中一个理想人。人人为群中一理想人,则此群亦自为一理想群。修己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吾道一以贯之。即在此。故孔门之学,乃人人“为己”之学,亦即人人“为群”之学。舍却己,何为群?但舍却群,又何有己?故孔门之学,在道义上,则人人为己,亦为群。但在功利上,则人人无己,亦无群。 

论语:如何学习 

10.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孔子之道亦大矣,何以教人?首之曰“学而时习”,继之曰“朋来远方”。人孰不当学,学又曷可无朋?孔子教人首在此。至于学之所得,他人之知不知,则可勿以重。则孔子之教,即在教人一共业也。

11.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。”我在新解中注曰:“孔子又曰:‘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,知我者其天乎。’义与此章相发。自‘志学’而‘立’而‘不惑’,皆下学也。自此以往,则上达矣。‘知天命’故不怨天,‘耳顺’故不尤人。此心直上达天德,故能‘从心所欲不踰距’,而知我者惟天也。知名、耳顺,固非学者所易企;而不怨不尤,则为学者所当勉。行远自迩,登高自卑。千里之行,起于足下。学者就所能为而勉为之,亦无患乎圣学之难窥矣。” 

12.王阳明曾云:“人皆可以为尧舜,譬诸黄金,成色可以十足,但分量各有不同。”人固不易达到最高顶点,然亦不致永居最低下处。此最高与最低处是谓两端,是非善恶皆比较而见。“天堂”仅是一理想,从无一人能到了天堂再返回世间,将其经历告知人们。佛家讲“真”、“俗”亦是两端。人通常是去恶从善,永居于中段。学圣人只应也如圣人般“下学上达”。人若落至最低处,纵使十恶不赦,如杀人偿命,此是“世间法”;但其人临刑时内心知忏悔,此即是“下学上达”。正如佛家所说:“临终一声南无阿弥陀佛,即可往生。”儒家亦云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此皆是“下学上达。”下学人人可能,只要下学,便已在上达路上了。“学而时习之”并不是定要学到最高境界,而是要不停地学,自然日有进步,此即人生大道。 

13.程子说:“如读论语,未读时是此等人,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,便是不曾读。”又说:“读论语,有读了后全然无事者,有读了后,其中得一两句喜者,有读了后知好之者,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、足之蹈之者。”程子此两番话,只有从人生义理上去读论语,始可了解得。

 

14.惟人生当分为方面:一曰“生活”,一曰“生命”。两者间,实有甚大之不同。“生活”仅是其手段,而“生命”则是其目的。惟孔子能不忽视生活,而更重视其生命,令生命不即身而止。上有父母,下有子女,父传子,子传孙,以至于无穷,而相互抟成一民族之大生命,直迄于今。

 

15.诸位或许怀疑今日时代不同,社会背景皆以大变,孔子所说是否尚可作为我们做人之标准?关于此问题,我在新解学而篇中注说:孔子距今已逾二千五百年,今之为学,自不能尽同于孔子之时。然即在今日,仍有时习,仍有朋来,仍有人不能知之一境。在学者内心,仍亦有悦、有乐、有愠。即再踰两千五百年,亦复如是。故知孔子所开示者,乃属一种通义,不受时限,通于古今,而义无不然。故为可贵。读论语者不可不知。

 

以上内容摘自《劝读论语与论语读法》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40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